吕福生:别再说什么教育情怀,我们还是谈点实实在在的吧 教子有方|家庭教育

    什么是教育情怀?我的理解,就是对教育工作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这不好吗?当然好!那为什么不说呢?原因有二:
    第一,情怀这个词儿这几年用滥了。你看,卖手机的说情怀,卖包包的说情怀,甚至煎饼的也要说情怀。似乎不管干什么,要是不说自己有点儿情怀都不好意思张口。但是说实话,之所以拿情怀来说事儿,绝大多数都是想靠情怀让消费者为自己那些并不是物有所值的产品买单,或者价格上能够实现“情怀溢价”。扒掉底裤,就是一个“利”字而已。从来没听苹果说什么卖情怀 所以,在当前这个“情怀滥用”的语境下,我总有一种说情怀就有点儿亵渎教育的感觉。
    第二,情怀好是好,但是光有情怀木有用啊!情怀这种事,往往得是读过一些书的人才会有,才会想起来这个词儿,但是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意思就是,光读书却不能用到社会上,就屁用不当!对于教育这件事也是一样一样的呀。光有教育情怀,却做不出真教育,甚至还误人子弟,这情怀有鸟用?!
    基于以上两点,我觉得还是不说教育情怀更好。咱们来点实实在在的,把教育情怀变成“教育责任”。
    什么是责任?就是是做好应该做好的工作,承担应该承担的任务。那么,教育责任就是既然从事了教育工作,就要做好这份工作。有情怀要做好,木有情怀也要做好。否者就别干这一行。
    那问题来了,怎么样才叫做好了这份工作?那就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了。教育的目的,就是开启智慧(管学习管思考)、丰富心灵(管情绪管审美)、升华灵魂(管道德管价值观),使孩子成为一个精神健全的人,并进而使孩子拥有实现自身幸福的能力。这就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也就教育的终极价值、恒久价值
    如果用这个标准衡量一下,我们这么多学校、校长、老师,这么多教育工作者,有多少完成了应该完成的教育责任呢
    我们的课堂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把孩子的大脑当硬盘,不让他们思考不让他们质疑,怎么让他们开启智慧;孩子一上学,就基本上只有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既不让孩子接触大自然,也不鼓励孩子多交往,怎么让他们丰富心灵;我们的班级管理,老师就是皇上,说一不二。班级里还有大大小小的班干部管着普通同学。威权式管理造就的是奴仆型的人格,伤害的是正直善良的道德,也更不会有平等、自由、互相尊重的价值观。对这样的教育,有的孩子会(无意识)积极反抗,就被贴上调皮捣蛋不守纪律的标签;有的孩子会(无意识)消极反抗,那就是学困生;还有大批的孩子被驯服,就成了听话的“乖孩子”,但实际上心灵已经被奴役。这样的孩子,即使上了北大清华,今后谋取了一份好职业,也不过是钱理群教授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是什么?这就是没有完成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完成的教育责任嘛!
    钱学森老先生曾经三问总理,为什么我们(建国后)就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完成自己的教育责任嘛!
    很多人把这种情况归咎于体制,认为是体制的原因,使自己的教育情怀无法实现。但这真不能作为借口。即使在体制内,也出现了像魏书生、李振西、魏勇等一批真正实现了教育目的、完成了教育责任的校长和老师。更何况民办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基本上就在校长手里
    即使是培训学校,在完成自己的教育责任方面仍然大有可为——变传统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变传统的班级管理为学生的自主管理,这样就会使课堂与班级变成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而不是像原来一样,班级与课堂只是学习(基本上是机械记忆和机械训练)的地方。
    完成了教育责任,自然就是教育情怀的落地生根。否则,那教育情怀就是天空中飘荡的云彩。不说教育情怀,完成教育责任!

 


Copyright 2003-2022 powered by mdjs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2022009921号-1 五悦华章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阳光书吧